第三站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, Seattle 华盛顿大学。

Day 0

好像是因为天气的原因,飞机从 Ithaca 起飞的时候延误了一个小时,于是我到底特律转机的时候时间就特别紧,只有30分钟,于是一下飞机立即就一路小跑去转机,连饭都没吃。到了 Seattle 就晚上10点多了,感觉很累不如打 Lyft。和 Detroit 一样,Seattle 机场也有一大片区域专门给网上叫车用。然而堵了半个小时车才来。后面想一想其实不如先坐 Link 到 UW 站,然后再打 Uber,这样其实便宜得多而且没准还更快。

Rideshare 等待区

大城市就是大城市,快要进城了的时候,远远地就看到了高楼大厦,在黑夜里还亮着灯,非常漂亮。Seattle 的地形还是有一些起伏的,道路也呈网格状,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前方高高低低一排排红绿灯。

到了宾馆11点没吃晚饭饿得要死,令我吃惊的是他们竟然没有卖吃的,只有一些零食,他们的 Bar 也关了,周边的店也差不多关了,然而服务员还是温馨提示你可以叫外卖啊╮(╯_╰)╭ 于是吃几个士力架填肚子。

Day 1 上午

早上8点15分一个 graduate student 带我们从宾馆走到学校。Seattle 的气候真的非常神奇,在这么北边的地方竟然还这么暖和,温度有14度左右。刚刚从寒冷的 Ann Arbor 和 Ithaca 过来,在 Seattle 看到大片大片的绿色真的是非常舒服,而且甚至各种花都开了。Seattle 多雨真的不是乱说的,就在我们往学校走的过程中,雨就开始下下来了。不过雨很小,连伞都不想打开,把帽子戴上就好了。在走去学校的路上还看到了蛮多人骑车或者跑步锻炼身体的。

UW 的 CSE 楼非常漂亮,而且非常大,有六层,应该说是我见过的最大的 CSE 楼了,而且他们还有一栋更大的在建,预计明年一月份能搬进去。其他学校的 CS 部门都缺楼,对比之下 UW 的空间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。

CSE 楼

吃完早饭就是去大教室开始例行宣传了。首先是系主任 Hank 开讲。Hank 感觉还是比较正经严肃的,不过还是会开开玩笑。Hank 吹了一下 UW 有多厉害,总体思想就是我们干爆了四大,或者最起码我们不输四大。Hank 还提到了 Seattle 的各种科技公司,都是巨头,甚至还特地提到了说这两年突然间来了一堆中国公司,比方说华为、腾讯、百度之类的,跟 UW 合作也很多。接着后面就是四个教授讲了讲自己做的东西。

然后是叫了一排 graduate student 坐在台上答疑。从学生们的回答来看,UW 的氛围也是比较轻松的那种,人跟人相处也都是很融洽的。有人问 work-life balance 是怎么样的。学生们都说总体上来说都是很自由的,取决于自己;有的就建议说把工作和生活分开,当作正常的工作朝九晚五认真上班,然后不要把工作带回家;有的建议说给自己每周定一点固定的时间去参加活动,这样可以保证自己不会一直在工作;最好在工作以外至少要有一个兴趣爱好,这样当工作一团糟的时候至少还能对生活有希望。

在保证工作进度方面,UW 也有不少措施。一般来说在第二年结束的时候大家会参加 qualification 考试,形式和 Cornell 的 A Exam 差不多,就是给一个三人 committee 做报告。基本上大家都能通过,因为如果 adviser 觉得你通不过的话不会让你参加考试的。

UW 要求在参加 qualification 之前要上6门课,这相比起其他学校来说算很多了。UW 的学制是一年有3个 quarter,graduate student 说一般来说一个 quarter 上一门课,正好前两年上完。在通过了 qualification 之后还要再上4门课好像。

午饭由 graduate student 分别带领去学校边上的各种饭店吃饭。我随机选了一个,正好是韩国饭店,感觉亚洲食品总是非常安全的选择。走到吃饭的地方其实很近,十分钟出头吧,跟 Cornell 那边走到 Collegetown 差不多。但是我觉得 Seattle 吃的真的是 Collegetown 不能比的。我点了一个 Pork Bogogi Combo,应该是13刀左右吧,量巨大无比,一大盘的肉我觉得够两个人吃,还有一碗豆腐汤,汤里面还有一些肉和贝类,而且蛮好吃的。吃饭的时候也就继续跟桌上的人瞎聊。

Day 1 下午

吃撑了以后回去系里,开始各个组的介绍。我先去 Systems Lab,首先开讲的又是 Hank,因为 Hank 也是做 Systems 的。教授们介绍了一堆自己做的项目。最后 Hank 总结说,我们其实很注重学生喜欢的项目,我们并不是说拿个项目然后把学生塞进去,而是我们希望给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项目,教授可以和学生一块想主意,而且我们对 co-advise 非常欢迎,可以随意合作。学生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。

但让我觉得很慌的是,他们提了很多 Networking 以及其他的,但是很少提到 operating systems 和 distributed systems。而且做这两个方向的教授真的很少,Hank 有点沾边但是是系主任完全没空,Tom 很厉害但是明年要 sabbatical,Dan 很厉害但是在 MSR,Xi 有点沾边但是他好像偏 formal verficiation,最后就只剩下 Arvind 但他现在的兴趣又在新的 networking 设备以及加速 machine learning。

我觉得考虑加入一个学校至少要有两个感兴趣的教授,不然万一导师出去创业了/兴趣变了/sabbatical了,或者是发现跟导师关系处理不好,那完全就没有退路了。

然后下一场我去了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组,然而并不知道他们在干啥,灯光也好暗,投影也好不清楚,于是全程挂机。不过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,有个教授临时有事没法来讲,于是托了一堆教授帮她讲,最后是 Xi 帮她讲,Xi 就假装自己是她,讲的头头是道。这个事情我觉得从侧面说明了 UW 的教授之间合作蛮多的,而且关系很好。

之后就开始各种单独谈话了。在我时间表上第一个就是 Hank。系主任就是不一样,办公室超大,还有小秘。我问了 Hank 从系主任的角度来看,为啥 UW 要求学生上这么多课。Hank 说主要还是为了不让学生眼界过于狭窄,过分专注于自己的细分领域。而且实际上有不少学生通过上课得到了自己研究的灵感。这个事情我在后面跟 graduate student 聊的时候得到了印证。

第二个就是跟 Arvind 谈。Arvind 人是很 nice,只是很可惜他现在的兴趣方向跟我方向有点偏差。但他说他兴趣非常广,而且如果学生感兴趣他也很高兴去做。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,他说他和 Gün 私交不错,他们俩好像有一个育婴联盟之类的东西。之前在 Cornell 的时候我跟 Gün 说,我现在在纠结 UMich / Cornell / UW。Gün 跟我讲说,不要去 UMich,如果你要去 UW 我也能理解,欢迎你来 Cornell。Gün 实际上是 UW 毕业的,似乎在 UW 这边的人都知道,不过反过来在 Cornell 那边的好像都是通过奇奇怪怪的渠道知道的,因为 Gün 并没有一个 CV 也没有在主页上写。我把同样的问题也问了 Arvind,他也说不要去 UMich,如果你去 Cornell 我也能理解,欢迎你来 UW。感觉真是商业互吹。

后面的一个小时是分别跟两个 Systems Lab 的 graduate student 聊。聊的有点尬,不过大概说 Arvind 很好,起步的时候很 hands on,后面等你开始长大就慢慢 hands off。而且 Arvind 兴趣很广,啥都觉得好玩,所以真的是看学生做什么。

Day 1 晚上

晚上是在体育场吃。每张圆桌有一个教授,然后若干 graduate student 和 prospective student 间隔坐。感觉让我非常开心的是,我跟坐我边上的 graduate student 一整个晚上聊得非常 high,我抛出话题她能接住,她抛话题我能接住,而且其实我们都没有聊学术。说实话,这一整天我聊天都尬尬的,终于找到了个聊天聊得很舒服的人。期间我们聊到了对 visit day 有什么意见建议。我觉得相比 UW 这种 prospective student 和 graduate student 一对一聊半个小时,我更喜欢 UMich 那种两三个 prospective student 和两三个 graduate student 一块聊。一块聊的话可能别人会问出你其实想知道但是并没有问出来的问题。

后面有一个 after party,在 UW 的学生活动中心玩耍,里面有保龄球、台球、乒乓球、国际象棋、桌上足球、吃的喝的等等……我跟一个德国小伙子打了会儿乒乓球,完全被打爆……

回想一下,这一整天遇到的 prospective student 好多都说自己不会来 UW,会去 MIT/UCBerkeley/Stanford/CMU 之类的,而且感觉这些人都很强势啊。果然四大的学生就是厉害。

Day 2

起床坐 shuttle 去系里,吃个饭跟昨天乒乓球小哥聊一会儿,然后去报销。报销还蛮方便的,可以直接 wire transfer 到国内的银行。均摊下来我每个学校需要报518刀,UW 的上限是500刀,还算不错了。

完了就去找 Tom 聊了。Tom 不愧是非常 senior 的教授,讲东西就比较有那种大局观,有点像跟 RVR 聊天时候的感觉。我对 Tom 做的东西比较感兴趣,但是他明年要 sabbatical。不过他跟我讲说开始的时候先跟 Arvind 完全没有问题呀,然后后面他回来了再考虑 co-advise 啥的。他说他和 Arvind 一块带过好多学生,他们俩基本上在所有问题上都有一致的意见,所以也合作的很愉快。而且他说 Arvind 确实对什么都感兴趣,只要想做就都可以做。这么听起来就比较好一点了,似乎 UW 也有了两个教授可以选。

之后又是跟几个 graduate student 分别一对一聊。感觉跟今天的这几个人聊就要开心得多。看来聊天这种事情真的是看缘分。中午跟整个大的 Systems 领域的人一块吃饭,聊天,也蛮好玩的。吃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中国的 prospective student,发现正好我们在同一班去 San Diego 的飞机上,于是后面的行程都一块走了。

因为后面要赶飞机的原因,所以吃完饭就没有跟大部队去远的地方玩了。本来打算就我们俩自己在校园里面逛逛,结果正好遇到了一个 graduate student 领着两个 prospective student 在逛,于是就愉快地加入了。感觉 UW 校园真的是非常美。要是我最后没有去 UW 我一定会非常怀念这里的环境的。

UW 风景

逛一圈之后就是去机场了,走个10分钟就到 Link,票价只要3.25刀,直接到机场,非常方便。